浓浓的年味-九游会论坛

九游会论坛
 » 内容
浓浓的年味
自打进入腊月门,人们就扳着指头数日子,忙着过年了,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。腊八一过就是年,过了腊月初八,日子更不经过,不知不觉就二十三了,腊月二十三过小年,才算真正到了年关。二十三送灶王,二十四扫房子,二十五磨豆腐,二十六割猪肉,二十七添新衣,二十八把面发,二十九蒸馒头,三十儿晚上熬一宿,大年初一去拜年。让我们唱着过年的歌谣,回忆儿时过年的味道,唤醒儿时温暖记忆里浓浓的年味……

浓浓的年味在每年的扫房子中。一大早,大人们就忙着把被褥厨具一件件搬到后院,然后用大扫帚一间一间刷灰扫尘,烧上一大锅热水,清洗被褥床单。黝黑的墙被扫出一道道新痕,贴上鲜亮的年画;大大的床单被面挂满了绳,铺满了柴垛。孩子们最高兴地是,在后院搬出的物什间穿梭玩耍,寻找美味宝藏,印象中翻出了妈妈珍藏的咸鱼,姊妹们你撕一块她撕一条,可解谗了。现在,不等腊月入门,便早早叫来家政擦洗玻璃窗户,打扫厨房卫生间。剩下的房间自己再抽时间一间一间整理打扫,清洗窗帘床单被罩。每年过年前,都会早早地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,净尘迎新,等着过年。

浓浓的年味在家家户户蒸年馍的日子里。前一天晚上先要用温水泡好酵头、和好酵面,第二天天还没亮爸爸妈妈就起来发上一大面缸面,放在火炕头上发面。一大早,村里帮忙蒸馍的人来的时候,面已经发的旺旺的了。她们揉面的揉面,圆馍的圆馍,泛(醒)馍的泛(醒)馍,烧锅的烧锅。小孩子们也跟着大人在炕桌上揉面做花馍,妈妈最是手巧,我们都跟着妈妈学着做小兔子、银子罐、鱼馍等各式各样的花馍……,那可是年幼的我上的最早的手工启萌课了。一天功夫,要蒸几大锅馍,够走亲戚和正月里过年吃。渭北讲究年三十和初一吃包子和饺子,预示着圆圆满满,因此,还要专门蒸上一锅包子,有肉馅、素馅、油的、糖的各种包子。

浓浓的年味在爸爸做的猪头肉里。每年爸爸都要买个猪头,细心地用开水烫毛,用镊子拔毛,收拾的干干净净的,再炖的烂烂的,炖到肉汤融为一体,分不清是肉是汤,用白布包起来,放在木板上,上边压上石块……过两三天,猪头肉冻就做好了,切成薄片,浇上酸辣汁子,那味道可真是鲜美极了。爸爸去世十几年了,虽然过年的鸡鸭鱼肉准备的充充足足的,但却再也尝不到爸爸做的美味肉冻了,那饱含浓浓爱意的味道便成了我深藏心底的念想。

浓浓的年味在妈妈做的新衣服上。进入腊月,妈妈就去镇上扯上几尺花布,给我们姊妹量剪裁缝新衣,缝纫机嗒嗒嗒地响过,一件件新衣也就做好了,试穿合适后,妈妈就叠好收起来,待到三十晚上,我们就穿上新衣服在炕上疯玩,玩累了,不知啥时候就睡着了,初一鞭炮声响,睁开眼睛,新衣裳叠的整整齐齐,放在每个姐妹枕边。现在,每年过年时,我一定会习惯性地给老人孩子和自己添置新衣服,家里每个人都穿戴一新,欢欢喜喜地过新年。

浓浓的年味在每个游子回家过年的春运途中。小时候,爸爸在外地工作,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家,只记得要过年了,爸爸就会回家了。记忆中的冬天特别的冷,下一场雪一冬天也消不了,冰天雪地的,快过年了,妈妈就说,灶王爷升天前要查户口,人们就不再外出,出远门的人也要赶回来过年,你爸爸也就要回来了。我们姊妹几个便每天眼巴巴地往村子北门外瞅,盼着爸爸回家过年。现在自己也工作在外,满载着年货开车回家过年也成了我每年春节前的必修课。每年庞大的春运潮就是中国人过年时对家眷顾,就是最温情最浓的年味了。

春节过大年,浓浓年味就在这些必要的仪式里,你越是注重,年味也就越发地浓烈。时代在进步,过年的习俗也要弘扬传承,不要让浓浓的年味只留在回忆里,让年味浓起来,让浓浓的年味传承下去。




网站地图